有關系統 |
Q1. |
使用本學習網之系統需求為何? |
答: |
本學習網因應行動裝置的需求採用最新的HTML5動態網頁技術,所以系統的基本需求如下:
軟體需求:
iOS的 Safari、Android內建瀏覽器及Google Chrome或其他支援HTML5格式之瀏覽器。
網路頻寬需求:
建議使用寬頻瀏覽,以利影音資料下載,便於學習。 |
↑top |
Q2. |
本學習網最佳瀏覽環境為何? |
答: |
建議使用Google Chrome。 |
↑top |
Q3. |
為何我的行動裝置不能播放筆順動畫? |
答: |
行動版筆順動畫以HTML5製作,請確認您的行動裝置瀏覽器是否支援或安裝Google Chrome。 |
↑top |
Q4. |
為什麼進行筆順練習時,明明寫完一筆,卻還是會出現錯誤訊息? |
答: |
這可能是推動筆畫時超出字框的關係。請留意下筆及結束時提筆處,儘量不要超出字框,即筆尖所停留的位置,必須在字框內。詳細的操作方式,請參考本網站使用說明中「操作說明」。 |
↑top |
Q5. |
為什麼在「進階學習」部分,某些字的解釋畫面中,會出現奇怪的空白或方塊圖形? |
答: |
這可能是圖檔損壞或缺漏,請將訊息提供給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以便處理。請利用「意見函投遞」與我們聯繫或傳真至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02) 3393-2319或郵寄至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郵寄地址:(100217)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
↑top |
Q6. |
我按了讀音播放鈕 ,為什麼聽不到聲音? |
答: |
某些時候,您使用的行動設備,在按下「讀音播放」鈕,卻遲遲未聽到聲音,可能是因為受到網路環境影響,聲音檔下載速度較慢,需等待一段時間後,才可以聽到聲音。若仍無法聽到聲音,請通知我們,以便進一步了解狀況。 |
↑top |
Q7. |
「部首查詢」的「部首表」,為什麼不見「夂」(ㄓˇ)部? |
答: |
由於本網站收字,未有以「夂」為部首的字,因此本學習網的「部首表」不會出現「夂」字。 |
↑top |
Q8. |
利用「拼音查詢」時,如何才能獲得較精確的查詢結果? |
答: |
在「拼音查詢」的部分,如果使用者只輸入拼音字母,而沒有輸入「聲調」,則查詢結果將會出現該拼音所有聲調的字,如希望查詢結果能更為精確,則建議您在輸入拼音字母後,接著再輸入您要查詢的聲調即可。有關「拼音查詢」方式,可參見「檢索方式說明」。 |
↑top |
Q9. |
為何我檢視注音檢索表會有擠縮的狀況? |
答: |
請檢視您手持裝置的字型設定大小,如果您的字體設定過大,則會發生此種狀況,請嘗試將字體設小即可。 |
↑top |
Q10. |
為何電腦版筆順網會自動播放筆順動畫讀音,行動裝置卻不會自動播放? |
答: |
行動裝置上的瀏覽器為了避免使用者在不知情的狀態下持續下載影音資料,衍生因流量增加而產生的行動上網費用,故直接禁止影音自動播放功能,需由使用者需自行點擊播放按鈕才能播放。行動版筆順網以HTML5規格建置,受限於瀏覽器的新規範,故統一將自動播放功能取消,改由使用者點擊播放按鈕或讀音播放按鈕後,方能聽見讀音與看見筆順動畫。 |
↑top |
Q11. |
Android手機使用第三方程式QRcode APP掃描QRcode時,若出現網頁超出版面的情形,要如何處理? |
答: |
以「永久免費QRcode掃描器」 APP為例,點選 離開QRcode APP,版面就能正常呈現。


 |
↑top |
有關內容 |
Q12. |
本學習網收錄哪些字的筆順動畫? |
答: |
本學習網共收錄教育部公布的6,057個常用字筆順動畫,另附有37個注音符號的筆順動畫。 |
↑top |
Q13. |
「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建置目的及特色為何? |
答: |
1. |
本部為利於寫字教學,並增加各界對正體字之認識及書寫的機會,在符合易學易用的要求下,特建置「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提供一個全年無休、服務到家的貼心線上教學園地。 |
2. |
本網站的內容,以教育部標準楷書筆順學習為主;另加上37個注音符號的筆順。每個國字、注音符號皆附有聲音檔。 |
3. |
在「進階學習」部分,結合了教育部線上電子辭典、教師手冊、部首手冊等相關語文成果,讓本系統成為一個可以同時學習字形、字音、字義的網站。 |
4. |
在使用上,提供國字、注音、筆畫、部首、拼音等5種查詢方式。低年級的小朋友可利用注音符號查詢,外籍人士則可藉由漢語拼音進行查詢。 |
5. |
本網站的除中文版,也提供英文版操作介面網頁。希望能因此方便外籍人士使用,讓本網站的建置效益更加擴大。 |
|
↑top |
Q14. |
本部歸納的筆順基本法則為何? |
答: |
依據教育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基本法則,歸納的筆順基本法則有17條:
1. |
自左至右 凡左右並排結體的文字,皆先寫左邊筆畫和結構體,再依次寫右邊筆畫和結構體。如:川、仁、街、湖 |
2. |
先上後下 凡上下組合結體的文字,皆先寫上面筆畫和結構體,再依次寫下面筆畫和結構體。如:三、字、星、意 |
3. |
由外而內 凡外包形態,無論兩面或三面,皆先寫外圍,再寫裡面。如:刀、勻、月、問 |
4. |
先橫後豎 凡橫畫與豎畫相交,或橫畫與豎畫相接在上者,皆先寫橫畫,再寫豎畫。如:十、干、士、甘、聿 |
5. |
先撇後捺 凡撇畫與捺畫相交,或相接者,皆先撇而後捺。如:交、入、今、長 |
6. |
豎畫在上或在中而不與其他筆畫相交者,先寫豎畫。如:上、小、山、水 |
7. |
橫畫與豎畫組成的結構,最底下與豎畫相接的橫畫,通常最後寫。如:王、里、告、書 |
8. |
橫畫在中間而地位突出者,最後寫。如:女、丹、母、毋、冊 |
9. |
四圍的結構,先寫外圍,再寫裡面,底下封口的橫畫最後寫。如:日、田、回、國 |
10. |
點在上或左上的先寫,點在下、在內或右上的,則後寫。如:卞、為、叉、犬 |
11. |
凡從戈之字,先寫橫畫,最後寫點、撇。如:戍、戒、成、咸 |
12. |
撇在上,或撇與橫折鉤、橫斜鉤所成的下包結構,通常撇畫先寫。如:千、白、用、凡 |
13. |
橫、豎相交,橫畫左右相稱之結構,通常先寫橫、豎,再寫左右相稱之筆畫。如:來、垂、喪、乘、臿 |
14. |
凡豎折、豎曲鉤等筆畫,與其他筆畫相交或相接而後無擋筆者,通常後寫。如:區、臣、也、比、包 |
15. |
凡以 、 為偏旁結體之字,通常 、 最後寫。如:廷、建、返、迷 |
16. |
凡下托半包的結構,通常先寫上面,再寫下托半包的筆畫。如:凶、函、出 |
17. |
凡字的上半或下方,左右包中,且兩邊相稱或相同的結構,通常先寫中間,再寫左右。如:兜、學、樂、變、嬴 |
|
↑top |
Q15. |
筆順動畫播放時,「日」、「困」、「國」第二畫為什麼會出現「打鉤」的情形? |
答: |
1. |
楷書「口」字第二筆為「橫折」不鉤,且折筆向內,其所以然者,乃因「口」字內無其他筆畫,其折筆向內斜,即為接寫末筆「一」封口,可使字腹中空不致太大,較為美觀,也顯示與「囗」(音ㄨㄟˊ)有別,末筆「一」可超過折筆末端。 |
2. |
楷書「囗」(音ㄨㄟˊ)字第二筆作「橫折鉤」(與「口」第二筆不同)者,多屬外包性質,如「因、困、國…」等是,其字腹內尚有其他筆畫,鉤起即準備接寫字腹內之下一筆畫,蓋筆勢所使然,末筆「一」封口不逾豎鉤,「日」字亦然。 |
3. |
凡作「橫折鉤」,除上述之外,尚有如月、曰、用、周、門、等,多屬外包,其鉤起,亦筆勢使然。 |
|
↑top |
Q16. |
「淵」筆畫數及筆順為何? |
答: |
「淵」字《說文解字》云:「 ,回水也, 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 。」回水,謂回轉之水。象形,指「 」象回水之形。左右岸也,指「 」為水之岸。中象水 ,指「 」中之「 」象水之。
按:「水」小篆作「 」,橫寫即成「 」,「 」中之「 」,即橫寫小篆「水」之隸變。「淵」字古文作「 」,中即「水」字。
「 」字之筆畫數,自明《正字通》、清《康熙字典》以下迄今之字書,皆作八畫。蓋「 」中之「 」左上之「 」乃豎彎折一筆,而非兩筆。此由小篆之「 」左上為一筆可知,故本部所編之字典訂「淵」字為十一畫。
今國際標準(ISO 10646)承《康熙字典》之筆畫數,將「淵」字訂為十一畫。準此而推,「肅」為十二畫,「蕭」為十六畫,「簫」為十八畫。
「 」之筆順,採先左後右,再由外而內的原則,筆畫的順序,請參見本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
|
↑top |
Q17. |
「學」、「樂」字的筆順,為什麼是從中間開始寫呢? |
答: |
據本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基本法則第17條:凡字的上半或下方,左右夾中,且兩邊相稱或相同的結構,通常先寫中間,再寫左右。如:兜、學、樂、變、贏等字。
「學」字,中間先寫可較易掌握字的位置,使整個字能居中不偏,較為美觀。
|
Q18. |
「母」字末三筆的筆順,為什麼是「點、點、橫」,而不是「橫、點、點」? |
答: |
本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說明第八條:橫筆在中間而地位突出者,最後寫。如:女、丹、母、毋、冊。
「女」字橫筆在中間而地位突出,最後寫,此原則應可勿庸置疑。「母」、「毋」二字之字構,從「女」而來(「母、毋、女」之篆文「 、 、 」),故其筆順亦當與「女」字相同,「橫」筆最後寫。
明‧梅膺祚《字彙‧運筆》云:「毋」,先「 」、次「 」、次「 」、次「一」。梅氏亦以為「毋」字之最後ㄧ筆是「橫」筆。今人林以通《筆順教學研究》亦云:在方形裡,先點或撇後,再寫一橫。如:丹舟冊母毌毋。是今所見皆同,蓋此乃約定俗成的規律。非僅橫筆如此,即「豎」筆在中間而地位突出者,也是最後寫,如:牛、羊、半、千、華、畢等是。
|
↑top |
Q19. |
為什麼「方」字第三、第四筆,是先橫折鉤,再撇?而「別」字第四、第五筆,卻是先撇筆,再橫折鉤? |
答: |
1. |
楷書筆順的作用:不過同類型的文字,作獨體時與作偏旁或部件時,其筆順可能會有不同。
a. |
使書寫順手,運筆流暢。 |
b. |
使筆畫間組合彼此呼應,能寫出好字來。 |
|
2. |
「方」字楷書筆順第三筆作「橫折鉤」,第四筆作「撇」筆,其所以然者:
a. |
先寫「橫折鉤」可與第1筆的「點」呼應,易於定位,即「橫折鉤」的起筆與末端鉤起處,可與首筆「點」在同一中線上;且末筆之「撇」,其起筆可與「點」在同一中線,後沿著「橫折鉤」方向平行而撇,便易於寫出方正而美觀的「方」字來。 |
b. |
從「方」字的篆文「 」結構看來,其末筆亦是「撇」。 |
c. |
從同類型的「刀、力、万」等字看來,其末筆也是「撇」筆。 |
|
3. |
「別」字原作「 」,左偏旁「 」下半隸變作「 」,不是「力」也不是「刀」,楷書作「 」,由於作為偏旁,其書寫空間已受限制,即「口」與「 」上下寬窄相同,故第四筆先寫「撇」或「橫折鉤」,均無傷其間架,原無不可,但因上半「口」字第三畫短,連下「撇」筆較為順手,故採先「撇」筆後「橫折鉤」。 |
|
↑top |
Q20. |
「戈」、「方」、「升」3字的筆順為何? |
答: |
教育部考量每個人寫字都有自己習慣的筆順,因人而異,惟站在利於寫字教學,筆順的整理與建議,仍有其必要性。至於非教學現場所習慣的筆順,則採取包容的態度,並無排他性。因此教育部就「戈」、「方」、「升」三字的筆順,採甲、乙式兼收方式,即以本部公布的筆順為甲式,其他筆順列為乙式,學校教學仍應採用甲式。
甲式 (教學採用)
|
乙式
|
【戈】
|

|
【戈】
|

|
【方】
|

|
【方】
|

|
【升】
|

|
【升】
|

|
|
↑top |
Q21. |
「戈」、「我」、「成」、「或」等字筆順,末筆是「撇筆」還是「點」? |
答: |
「戈」字寫法有兩種,一是第三筆作「撇」,末筆作「點」,其理論是第一筆寫「橫」較慢,第二筆「斜鉤」暢快激越奔騰到鉤尖,第三筆「短撇」略作緩和,凝神以第四筆「點」作收。這是從運筆之快慢疾緩而論。另一種寫法是第三筆作「點」,末筆作「撇」,其理論是:
1. |
「戈」字甲骨作「 」,篆文作「 」,從文字字形觀察,當是先「點」後「撇」。 |
2. |
從楷書筆順法則而言,通常是自上而下,「戈」字第2筆鉤起後,直接提筆到「點」,順勢寫「撇」,不似先「撇」後「點」需要兩次提筆,較易書寫。 |
3. |
傳統中文以直行書寫為多,要顧及上下字之間承接順暢,故末筆作「撇」。此外,參考書法行、草之寫法,亦有先「點」後「撇」者,將「點」、「撇」連寫成一筆,即為先「點」後「撇」之例證。 |
其實二者皆不違背文字書寫筆順之法則,第一種說法是就運筆而言,其說較為深奧,第二種說法比較平淺,教師容易解說,故本部採「先點後撇」,供教學時使用,至於一般人書寫,二者寫法均合乎筆順原則。
|
↑top |
Q22. |
「皮」字的寫法,第一筆是「撇」還是「橫鉤」? |
答: |
「皮」字第一筆為撇筆,係依照「自左而右」的通則。凡從「皮」之字皆然,如:彼、披、波等是。 |
↑top |
Q23. |
「之」字的筆順為何? |
答: |
「之」字篆文作「 」,共四筆,故自《康熙字典》以下各字書,皆為四畫。「之」字楷書筆順依序為點、挑、撇、捺。其第二畫作「挑」筆,是便於第三畫「撇」筆的承接。 |
↑top |
Q24. |
為什麼有些字查不到? |
答: |
本網站建置初期,僅收錄教育部公布的4,808個常用字。2020年參考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收字情形,擴充至6,057個國字。有些較罕用的字,本網站尚未收錄,未來將規劃階段性的擴充。未收字的音、義,可參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或《異體字字典》。 |
↑top |
Q25. |
「進階學習」解釋畫面,有時會出現 符號,代表什麼? |
答: |
在解釋畫面中如出現 符號,表示該項解釋,除有文字說明外,於同網頁下方,另以附式表示。如果有 符號,卻不見圖片,則可能是資料處理時發生缺失,請將訊息提供給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以供修正。 |
↑top |
Q26. |
「進階學習」解釋畫面,有時會出現→符號,代表什麼? |
答: |
在解釋畫面中如出現→符號,表示該項解釋,直接見於→後方之「詞」的解說。使用者只要點選→後的詞目,則可連結。如果有出現→,卻無法連結至該詞目,則可能是資料處理時發生缺失,請將訊息提供給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以供修正。 |
↑top |
Q27. |
「進階學習」的讀音,取音原則為何? |
答: |
「進階學習」的讀音和解釋,原則根據本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如果教學上有需要說明其他音讀時,請自行參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top |
其他 |
↑top |
Q28. |
本學習網是否提供授權申請? |
答: |
1. |
「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著作權係中華民國教育部所有。其目的為提供本部標準楷體字之筆順教學利用,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
2. |
本網站「筆順動畫」、「全筆順提示」之著作係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臺灣版授權。如需引用,請標示「中華民國教育部」及本站網址。 |
3. |
如就本網站有其他使用需求,請敘明使用方式與目的,以書面方式向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申請。
郵寄地址:(100217)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電 話:(02) 7736-6820。 |
4. |
歡迎連結至本網站,但如為「視框連結」,以非商業利用者為限。 |
|
↑top |
Q29. |
是否有注音符號或常用字與漢語拼音對照資料? |
答: |
請參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內容。 |
↑top |
Q30. |
本學習網是否有販售光碟版? |
答: |
沒有。 |
↑top |
Q31. |
本學習網除了網路版,是否有發行書面版? |
答: |
與本學習網相關的圖書有《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及《國語注音符號手冊》。書面版可到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洽購。 |
↑top |
Q32. |
瀏覽內文而發現錯誤或問題時,如何處理? |
答: |
本網站因內容龐大難免疏失,請將所發現的錯誤或問題,告知本網站管理者處理。 |
↑top |
Q33. |
如何將使用意見告知網站管理人員? |
答: |
請利用「意見函投遞」與我們聯繫
或傳真至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02) 3393-2319
或郵寄至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郵寄地址:(100217)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
↑top |